Search

【耽誤時程的意外・桶陳培養的契機】

在還沒有裝瓶出貨的那個年代,烈酒通常都是成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耽誤時程的意外・桶陳培養的契機】

在還沒有裝瓶出貨的那個年代,烈酒通常都是成批散裝出貨,裝在木桶裡便於滾動搬運。如今,干邑鎮上的碼頭周邊設施,都還看得出早期船運上下貨的遺跡。相傳,干邑人們意外發現,不小心耽擱貨運時程的酒桶,酒的品質不減反增,而且也注意到,若木桶使用來自干邑東邊利慕贊(Limousin)的橡木製成,品質會特別好。

赫雷茲白蘭地也有類似的故事,整個18世紀,赫雷茲烈酒都以未經桶陳培養的形式出貨銷售。當時法規要求烈酒生產商,必須在新年份之前,把手邊庫存烈酒清空,如此才有辦法在每個年份收成之後,立即支付果農貨款。據傳19世紀初有一批用雪莉酒桶盛裝,準備出貨的烈酒被遺忘在倉庫裡。後來意外發現這批烈酒風味特好,從此,赫雷茲白蘭地進入桶陳培養時代,搖身一變,成了棕色烈酒。隨著連續蒸餾設備問世,赫雷茲白蘭地又更接近當今的產業樣貌與風味個性。

幾乎每個棕色烈酒產區,都有類似的故事。講述人們如何發現烈酒在木桶裡待上一陣子,品質會變得更好。不論故事怎麼說,聽起來總像是意外發現。如今,烈酒生產商深諳桶陳培養工序對烈酒品質的影響,不乏大膽的創新與試驗,不免有些意外發現,就這樣,文明不斷在意外裡邁進。

——更多豐富內容,都在《世界白蘭地:歷史文化・原料製程・品飲評論》


Tags:

About author
葡萄酒/啤酒/烈酒 酒類文化教育工作 酒類參賽技術指導 酒類生產品質顧問 熱門核心課程:波爾多葡萄酒;布根地葡萄酒;香檳;德國啤酒;比利時啤酒;干邑白蘭地;蘇格蘭威士忌;中式白酒;品飲學/品評技術;世界酒類;品酒大師班/幼幼班;品酒筆記寫法
法國國家認證品酒師、國際認證講師,身兼國際葡萄酒、啤酒、烈酒大賽評審
View all posts